東西橫貫公路牌樓
到 太魯閣牌樓 公車不少
302 1126 1129 1132 1133 1141
1133A 是台灣好行
太魯閣國家公園座落在花蓮、台中、南投三縣,範圍涵蓋立霧溪峽谷、
東西橫貫公路沿線及外圍山區為主蘇花公路和中橫公路交接處的
「東西橫貫公路」牌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東區入口
因為時間有限~只能跑幾個景點
過了砂卡礑隧道就到砂卡礑步道入口
砂卡礑 302 1126 1133 1133A 1141 可到達
如果可以選~我會到新城車站搭 302
1133A在花蓮站人很多..
而且新城車站到砂卡礑只要10分鐘
1133A到砂卡礑要快50分鐘
小錐麓步道
好像從隧道內走出來
砂卡礑步道
青山綠水就是風景
轉貼
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.1公里,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。
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,形成峻秀的峽谷,
清澈的溪水、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;
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,
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。
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,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,
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,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,
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。
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,任人欣賞想像。
走下步道就大約四層樓高
此步道需原路折返
太魯閣連步道都優美
可惜我一個地方只能停留半小時
我走20分就回頭了
立霧溪之美
溪畔水壩
轉貼~
位於中橫公路181K,日治時代末期,日本人為了發展立霧溪水力發電,
1940年3月開始在立霧溪下游興建立霧發電所,
並在溪畔建造水壩,開鑿563公尺長的引水隧道直通太魯閣。
電廠於1944年完成第一部機組並開始運轉發電,但四個月後水壩及遭大水沖毀。
二戰後重建,並於民國40年12月第一部機組恢復發電,
民國43年第二部機組也加入運轉發電至今。 溪
畔水壩於民國50年左右從放流式水壩改為閘門式水壩
志清亭
錐麓古道
錐麓吊橋
入口封閉只能遠觀
太魯閣峽谷
燕子口步道
真的有落石
所以在溪畔隧道口前有安全帽可以借
長春祠
天祥跟布洛灣我另放一篇
需注意長春祠是單向停車
所以是天祥發車才會經過
明信片場景
轉貼~
自太魯閣往天祥方向,出中橫公路長春隧道西口,折轉到臺八線舊道,
即可看到矗立在立霧溪谷峭崖邊階的長春祠,
為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所建,
祠旁湧泉長年流水成散瀑,公路局取名為「長春飛瀑」,
成為中橫公路具特殊意義的地標。
可惜過午陽光就不見了
抬頭看見上方有寺廟
這樣能體會高度嗎
遠眺長春祠步道
可惜只能停留30分鐘